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两会专题 》代表委员风采
   代表委员风采   更多..
杨正午 土家山寨走来的省委书记
                           作者:夏莉娜    信息来源:吉首大学网站


    从那贫困的小山村走来,他从那偏僻的土家山寨走来,他从千千万万农民当中走来……  

     无论他担当何职,无论他身居何位,他始终牢记自己是穷山村农民的儿子;三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三十多年为人民勤勤恳恳献身工作的精神,使他受到人民的爱戴。  
 
    他,就是一个从土家娃成为湖南省第一位少数民族省长和省委书记的杨正午。
   
    “我没有背景,我的后台是人民” 
        
    54岁的杨正午由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职务代理省长35天后,于1995年2月24日正式以最高选票当选为湖南省省长。知情人士说,杨正午任省长,当之无愧,众望所归;当地人声称,他最懂我们湖南。 
  
    当选省长后的第八天,杨正午匆匆赴京列席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他是新任省长,又是新中国第一位土家族省长,很快成为“两会”中外记者追踪的热点人物:杨正午有什么政治背景?他是怎样由一个土家娃成长为一省之长的?面对记者的提问,杨正午坦诚地回答:“我没有背景,我的后台是人民。”
   
    从土家娃到一省之长,中间有着一道又一道横杆。杨正午从土家村寨走出来,自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杨正午的工作履历可用“乡、县、州、省”分为四个阶段。
   
    1960年至1968年在县以下的基层工作,是第一阶段。杨正午中师毕业那一年,正值县里师资力量缺乏,于是,他和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被选送到创办不久的吉首大学进行专门学习后 去教中学。他教了两年中学,又赶上了精兵精政,这一批教师统统下放到小学。这样,杨正午又教了一年小学。后来他参加过“四清”、“社教”,担任过公社团委书记。
   
    1968年到1982年在县里工作,是第二阶段。这期间他先后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革委会任干事,1978年1月任中共龙山县委书记,同年9月成为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常委兼中共龙山县县委书记。1981年9月进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调到州里。
   
    1982年9月到1990年6月是杨正午履历中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在州里工作。他先任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常委、副州长;1983年机构改革时,杨正午被选拔任命为中共湘西自治州委书记。 1985年5月成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州委书记。

 1990年3月,经中央批准,杨正午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同年6月到任至今在省城工作,为第四阶段。1995年1月19日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任代理省长。2月24日在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正式当选为省长。
   
    谈起自己30多年的工作历程,杨正午觉得有两段经历对他影响最深。这就是五年县委书记岗位的锻炼和在中央党校系统的理论学习。他总结说:“县委书记这一岗位承上启下,对上面来说是基层 ,对下面来说,县委书记要管全盘,因此最能够扎扎实实地锻炼领导干部。五年县委书记任 职培养了我的群众观点、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一岗位的锻炼 ,后来当州委领导就比较得心应手了。进中央党校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大大提高,提高了理论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理论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不就事论事,也不搞空洞理论,要以理论事,以事明理,既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又从理论回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   
    杨正午的案上,总有一些反映理论界、学术界新问题、新观点的书籍。他一向既深入基层,又注重学习。实际与理论融汇于心,这也许是杨正午分析认识问题的水平与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的秘诀之所在吧!

     “没有黄老师,哪来我这个省长” 
        
    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杨省长最乐意去基层,每到基层,就像鱼儿到海里一样。仅1994年5月到年底,全省13个地、州、市,杨正午就去了11个,一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 基层。他最看 不惯在群众面前口气大得很,背着手说大话的人。他深深知道民间的疾苦,知道挨饿的滋味 ,知道看人家脸色的滋味,因为他自己就来自湘西那个遥远落后的小山村……
   
    1941年1月12日,杨正午出生在湘西龙山县长潭乡杨家村。因正逢午时,室外晴日当空,父亲即给他取名“正午”。
   
    土家族是湖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近200万人。这个民族的心理特点是直爽、憨厚。杨正午身上也带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历史上土家族与汉族之间交往融合较广泛,这是个比较开 放及汉化的民族,迄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杨正午还说,我的老家与四川交界,所以我讲话的口音也接近四川。在外地生活工作的土家族人回到湘西故乡后,如果说“官话”(汉语), 老人们会说他当了官忘了本。
   
    “您回老家后是不是也说土家话?”“对,说土家话。”
   
    土家族习俗还有一个与汉族不同的地方,提前一天过年。这有其历史原因。明朝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朝廷征召土家族壮民御寇。当地百姓提前一天吃过年饭,好送子弟上前线抗敌。后来沿袭下来,成了土家族的一大习俗。杨正午的夫人也是土家族人,他们家过年还按土家族习惯。
   
    杨正午的青少年时代可用“穷苦”二字概括,他的家庭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在1960年过苦日子时,他的父亲和大姐相继去世,二姐后来也病亡了。上小学的几年里,他几乎没穿过一双新鞋,总是一双赤脚在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上跑来跑去,“糠菜半年粮”是极其平常的事。
   
    儿时的困苦砥砺着杨正午的意志。他经常挑水拾柴参加劳动,帮父母分忧。但他对读书始终十分用心,痴迷而发愤,成绩总是非常拔尖。但家里太穷,小学毕业后,上不起初中,是小学老师黄树春毅然解囊相助,才使得杨正午上了初中。后来,杨正午不论是在乡里工作,还是担任县委书记、州委书记,直至当了中央委员、省委副书记,总是忘不了黄老师。当选省长的第七天,他到北京列席“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感叹说:“没有黄老师,哪来我这个省长!”正是书本、课堂和教师,使这位封闭的小山村里的土家娃打开了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
   
    杨正午初中毕业时,老师动员他考高中准备上大学,他却考了师范学校,因为师范学校所有费用全由国家包下来,他就可以一直读完。就这样,他以当时全自治州第一名的成绩如愿似偿。“这一段经历现在回顾起来,给了我两大收获:一个吃苦的精神,一个简朴的作风。” 杨正午一直保持着这种精神和作风。比如重大报告他总是亲自动手,常常一块面包一杯水,报告就出来了。当了省长后,坐的仍是普通轿车。他甚至说,只要有车坐,拖拉机也行,不存在谁的车档次高,谁才有身份。 
        
    “只有对基层吃得透,解决问题才有办法” 
        
    与杨正午在一起工作过、接触时间长的人,都说他诚实、坚韧、进取、勤勉、克己。 尤其是深入一线、亲临现场,扎实的工作作风令人称道。1994年6月,湘江流域发大水,杨正午在株洲视察灾情,听说长沙溃了一个垸子,2万多居民和菜地全部被淹,便匆匆赶往长沙。途中遇水过不去,绕道浏阳100多公里,下午5点多赶到了长沙。他在指挥部扒完盒饭, 马上到了现场安排灾民生活。一一安排妥当后,又立即奔赴别的险区。
   
    龙王港垸内有8万多人口,如果这里垮了堤,附近主要的大专院校和商业区将全部淹掉。当时堤身出现裂口,三千部队官兵奋力抢险,而老百姓却难舍家园不愿撤。这时候杨正午赶来了,他察看了现场说:“你们先冷静下来,听听各位水利专家的意见。”现场的水利专家说 ,别看裂口很大,组织抵抗排除险情,还是有防御能力的。群众能疏散的赶快疏散,但是大堤不要放弃。杨正午当机立断:“好!请部队坚守大堤,不能撤,群众马上疏散,不能只顾 一头。”
   
    洪水过后,杨正午又驱车千余里,到湘江上游的郴州、零陵等地视察灾情。为慰问受灾群众 ,组织恢复生产,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落实。连随行的年轻工作人员累得都受不了了,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杨正午却精神饱满。
   
    1994年11月,怀化地区涨秋汛,百年不遇的大雨引起山区的泥石流。正在那里为党员培训班 作报告的杨正午闻讯后当即奔赴灾区。道路冲断,他绕道贵州锦屏、天柱县到本省新晃县, 倾盆大雨中千里奔波,八九个小时后抵达灾区。听取汇报、分析灾情后,他向当地干部指出 ,稻谷冲了,秋收没指望了,种蔬菜!蔬菜来得快,价格也可以,既能抵点收入,又能供应 城市,还能平抑物价。并指示有关部门,资金、蔬菜种子马上到位。怀化山区的老百姓无不称赞杨正午与人民同舟共济。
   
    有一次,湘东地区遇上倒春寒,杨正午前往某县视察,到工厂、农村与当地基层干部、普通老百姓广泛交谈后,发现了这个县里问题的要害。晚上听完县委一班人汇报,他说,你们一定要搞好团结,班子要协调。他单刀直入地指出了县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 。在座的同志一听,觉得杨书记好像来这里很久了一样,短时间里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就这么一天时间,这么一件事,体现了杨正午明于观察,长于分析,善于做工作的领导水平。
   
    1994年11月,杨正午代表省委到岳阳市检查减轻农民负担、制止乱收费和改进机关作风等工作。为了更详细了解实际情况,他将检查人员分成五个组,自带一个组明查,其余四个组暗访。这一次果真查出了不少问题。晚上,杨正午召集各路人马会同当地负责同志,对所有问 题一一分析研究,寻求解决办法。这件事迅速传开,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这几项工作的进度。大家说,杨书记不愧是搞具体工作出身,对基层吃得透,解决问题 就是有办法。 
       
     “抓影响全局的大事,抓群众关心的实事” 
        
    
杨正午当选省长后,新闻界的朋友问他,对发展湖南有什么新思路。杨省长沉稳而又 谦逊地说,湖南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省委、省政府早已明确了。我的任务是狠抓落实, 再不提什么新思路、新口号了。在实施过程中狠抓重点,重点有四条:一要发挥湖南农业的优势,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二要把改组、改革、改造结合起来,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工业发展;三要狠抓基础设施,特别是能源、电力、交通建设,“九·五”期间要有大发展; 四要加大开放力度,特别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湖南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由过去的小打小闹逐步转向引进大财团,建设大项目。
   
    省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省长更是日理万机。事情那么多,该从哪里抓起呢?杨正午认为, 应先抓影响全省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实事。有人问省长,何为大事,何为实事呢?杨正午说,比如洞庭湖的治理就是影响湖南全局的大事,要组织力量抓洞庭湖的二期治理,争取纳入国家计划。再比如说,因为电力不足,湖南现有企业,每年大体影响50亿元的产值。电力能源问题就是大事。今年(1995年)省政府确定的30件大事实事中,确定五强溪电站两 台48万千瓦机组和石门电站一台30万千瓦机组要投产发电。什么是群众关心的实事呢?比如 农民现在最关心生产资料的价格。尿素涨到2000多元一吨,意见很大。农民给我们省政府提意 见说,春耕秋收你们可以不管,我们都会做,你们要管我们办不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事, 比如化肥、农药,供应的数量要保证,价格要管住。这就是农民关心的实事!城市这一块, 居民最关心的是物价,特别是副食品价格。我们最近研究了一个措施,从长沙市开始,大厂矿、大机关、大学校由长沙市政府组织到郊区和农民一起办蔬菜基地和副食品基地。这样厂矿、机关、学校既支持了农民发展菜篮子,又保证和丰富了自己的菜篮子,而且砍掉了中间环节,价格也下来了。像这些事关全局的大事和群众关心的实事,我们把它列出来,今年准备办30件。30件不能涵括全省工作的全部,但至少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能真正看到政府一 年给他们办了些什么。 
       
     “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农业抓上去” 
     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湖南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国经济 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对全国来说,湖南的全局又是全国的小局。作为一省之长,杨正午是怎样从全国的角度考虑湖南经济发展的呢?杨正午说,近几年来,湖南的粮食产量一直稳定 在530亿斤,每年调出省的商品粮30亿斤左右,调出外省和出口的生猪1,800万头。从湖南这个局部看,粮食自给有余,但从全国看还不够。近两年粮食市场紧张,实际上主要是大米紧 张。所以有“大米王国”之称的湖南应该胸怀全局,多从政治上、战略上为中央分忧。1994 年,湖南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比上一年增长8%;1995年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又比去年增长10 %,后来又增加3,000万元以加大投入力度。除财政投入外,银行也重点向农业倾斜。 凡涉农部门都将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农业投入,而且在农业投入上还积极引进外资。社会集资办水利,引导农民投资投工发展农业……“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就是勒紧裤腰带 也要搞好!” 
       
     “我周围既没有最亲近,也没有最疏远的人” 
       
     杨正午为人忠厚,平易近人,平时亲自动手写报告时,工作人员可以随便进出,抽烟交谈也无妨。省电视台一位记者在杨正午任州委书记时就认识了,那时杨正午给记者递烟,亲自点火。后来调省里任省委副书记,主管意识形态,见了记者仍然这样,记者倒不好意思了。 当了省长后,工作更为繁忙,见到熟识的记者,他开玩笑说:省长不是人搞的呀!照样递烟点火,扯扯情况聊上两句。他同各阶层的人都能打成一片,周围的人都配合他,上上下下拥 护他。他多年来身体力行的“格言”是:“老老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办事, 正正派派做人。”当了三十多年的干部,他说,我周围既没有最亲近,也没有最疏远的人。 
  
     迄今为止,给杨正午印象最深的人,是搞“四清”时“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老房东。当时日 子很苦,一天只有两顿稀饭,房东总想办法让他吃干的。一年见不到荤,上山打野味也要给 他弄些好吃的来。尽管困难,房东对政府没有怪话,没什么过高要求。而党对他的一点好处 ,却永世不忘。杨正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民政部门送来一件棉衣,房东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杨正午动情地说:“中国农民太好了!没什么要求,对党对政府那么信任,那么有感情, 身为父母官,我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尽心竭力呢!”杨正午与当年的房东一直保持联系,方便的时候,总忘不了托人捎去问候信或一些钱物,1993年老人还曾被接到长沙小住…… 
  
    杨正午当选省长时,发表了一篇即席讲话。他简短而朴实无华的语言使大家看到了湖南的希望。他的讲话几次被掌声打断,最后的一次持续好长一段时间。电视新闻播出后,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给杨正午写信表达他们的激动心情。这些来信使杨正午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说,这些人我又不能帮他们忙,无非是希望我把工作搞好,为百姓办点实事。既然他们信任我,我就不能失信。 
       
     夫人为他赢选票  
       
    杨正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人退休在家,大女儿在旅游部门工作,小女儿在大学读书。
   
    省长老伴有“背篓夫人”的美称,那还是1989年杨正午任州委书记的时候,赶上搬家,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连搬运工人也没请,全靠夫人用背篓背。人们每天看见他的夫人背着土家族特有的背篓,像燕子衔泥似地把家搬完了。那时杨正午已是中央委员、省委常委。
   
    杨正午的大女儿与父母住在一起。二女儿住校,学习成绩很好,“托福”考了600多分。杨正午很爱自己的女儿,称二女儿为“读书专业户”,鼓励女儿能读多少就支持她读多少,只是有一条,靠自己的真本事去奋斗。
   
    说到业余爱好,杨正午想了一会儿,说:“我没有别的业余爱好。要说爱好有两条:第一爱工作,第二爱读书。”
   
    杨正午一家始终保持着勤俭淳朴的家风。1994年国庆节放三天假,家人打算外出旅游。杨正午忙公务去了,夫人带着女儿、女婿挤上开往衡阳的列车,下车后又买票登上公共汽车去南岳 ,晚上自己掏钱在旅馆住下。这件事被一位干部发现后渐渐传开了,得到老百姓称颂并为杨正午赢得了选票。杨正午说,家人旅游自己买车票,这本是很平常的事,是应该的。可老百姓很看重,平时总说廉政,老百姓就是看重我们怎么做的。   
    杨正午的老母亲还健在,已是88岁高龄。杨正午从自治州调到长沙后,曾接老母到身边住, 以尽孝道。但老人家终究过不惯大城市的生活,又怕死了会被烧掉,还是回湘西山沟沟去了 。杨省长有一位弟弟,一直是农村户口,据说现在还有意见。因为老兄官越做越大,惟一的 亲弟弟却从未沾着光。说起这些,杨省长点上一支烟,豁达一笑:“家里人嘛,解决温饱就 行了。” 
       
     (编者说明:本文转载自1995年第17期《中华英才》杂志,原文标题为《杨正午:土家山寨走来的省长》。根据1998年10月和1999年2月杨正午先后担任起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任职情况,本文转载时对原文标题和文中个别地方略作了一定文字改动。)
 
推荐视频
相关新闻
· 对话秦雨:最年轻解放军全国...
   网站导航   更多...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