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星 帅才 信息来源:新华网
苍凉辽阔的土城墙、悲壮激越的抗倭土司将军墓志铭、巧夺天工的土司王夫妻合葬墓、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一座神秘而古老的土司王都城,经过考古专家前赴后继的发掘,日前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河畔显露真容。
考古专家在现场勘探后认为,发掘出土的永顺土司王故都——老司城遗址,不仅有着庞大废墟和精美文物,还有着一系列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视觉效果令人震撼,堪称“中国的马丘比丘”和“东方庞贝古城”。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为中国现存城市遗迹中所罕见。
八百年土司王都城重见天日令人惊叹
南美洲“马丘比丘”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文明遗迹。这处遗迹,留给世人的只剩下砖块垒起的废墟,沿着高耸的安第斯山脉,层层而上,伸入云端。
与“马丘比丘”类似的是,始建于公元1135年的老司城遗址四周皆是海拔1000多米的崇山峻岭,遗址坐落于灵溪河畔的谷地,为茂密的亚热带丛林所包围,形如“万马归朝”。
从1995年开始,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和湘西州文物部门对老司城遗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为配合《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维修工程方案》的编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从2010年5月开始进行第三次对永顺老司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发掘工作已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记者29日在考古现场看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老司城遗址,气势雄伟,建筑精巧,浑然天成。老司城遗址宫殿区、衙署区面积近3万平方米,城区总面积25万平方米。遗址地表上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废墟,地下遗址中贮藏窖穴、地下取暖设施、排水设施一应俱全。
这是从老司城遗址发掘出来的精美文物(2010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此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老司城中心区域的调查中,新发现土司时期遗址20多处,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墓志铭等,对军事设施、宗教中心、墓葬区、休闲区、王族封邑的空间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对永顺土司辖下三州六峒区域的调查中,通过对九龙蹬古城堡、龙潭池等重要遗迹的调查与试掘,已经取得许多重要线索,有望在土司早期史迹的研究方面获得突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永顺老司城考古发掘领队柴焕波最近在老司城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城门”遗址。他介绍说,城门是城址发掘的中枢,对于弄清城址的整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门区发掘已呈现出清晰的城墙、卵石环城道路、建筑的台阶和壮观的排水系统,尽显土司宫城的恢宏气势。
此次发掘的大西门位于宫殿区西侧。门道两侧的城墙以红岩砂错缝平铺叠砌,西北部城墙保存完整,最高处高达6米。与国内其他大部分古遗址不同的是,老司城城墙是由下至上由红石条、青石岩和鹅卵石垒砌而成,并不是呈平行的。“这种类似梯形的结构在国内很少见,是老司城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柴焕波说。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此次考古发掘出的紫金山墓地是明代永顺土司的王室墓地。现已探明墓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土司及家眷墓葬三十余座。
发掘的墓葬中,永顺土司中的抗倭英雄彭世麒的夫妻合葬墓制作精美、装饰华美富丽,堪称明代土司陵墓的精品。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都是永顺土司中功勋卓越的人物,他们多次抗击倭寇、屡建奇功,是土家族的英雄。此次墓地中出土的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及其家眷墓志铭,是研究土司社会的珍贵史料。
这些墓室所用特制的浮雕青砖为基,以青砖起券,头部设神龛,浮雕青砖饰有人物及宝相花、卷草纹、云纹等图案,两壁设有门窗,馆床以青砂石板平铺,有的饰有七星图。墓葬分为单室、双室、三室,三室墓前设回廊,三室贯通。整个陵园的地表由墓葬封土、拜台、“八字”山墙、花带缠腰过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遗迹组成,这一发现对于复原明代土司王室园陵整体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考古专家:老司城遗址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老司城遗址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八百年民族变迁和家园盛衰的实物载体,也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物证。老司城是当时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如今已被专家认定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最独特、最集中的民族古文化遗存,有“土家族露天博物馆”之称。
史料记载,唐末五代年间,江西彭氏征服了五溪诸蛮以后,当上了溪州58旗、380峒的土家族的“土皇帝”,建都城于永顺会溪坪。第十一代土司彭福石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移都城于老司城。鼎盛时期有诗赞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之后,老司城渐渐荒芜、废弃,令人难寻其踪迹。“老司城遗址是独一无二的,让人震撼,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即使与南美的马丘比丘遗址和意大利庞贝古城相比,也毫不逊色。”柴焕波说,老司城遗址将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此次发掘将全面采集信息,进一步揭示老司城的文化内涵,为《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维修工程方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的编制,进而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发掘工作将持续到2010年12月底。
湖南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郭伟民介绍,土司制度是西南地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老司城里的土司王由家族世袭,除了对中央王朝规定负担的贡赋和征徭之外,一切军政事务皆由土司自治,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清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老司城遗址考察时表示,对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成为全国同类考古大遗址的典范充满期待。不同的遗址要用不同的考古调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应将文化信息采集与保护规划同步进行,为下一步展示做前期基础工作,进一步考虑如何建成美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单霁翔认为,随着更大的考古发现,湖南老司城将呈现出更高的价值。

这是从老司城遗址发掘出来的鹅卵石铺就的道路(2010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文物专家:老司城将“原汁原味”保护并向公众开放
一边欣赏湘西瑰丽的山水风光,一边触摸八百年前土司王朝的古老城墙,沿着卵石环城道路缓缓登上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参观神秘的土司王夫妻合葬墓、研读抗倭土司英雄墓志铭……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建立在地势极为峻峭的山地上的老司城依山傍水、因地制宜、魅力独具,体现了自然地形和军事防御功能的完美统一,老司城基础设施保存完整,地上地下遗迹丰富多样,城墙、砖雕、建筑、街坊重叠变幻,且与周边瑰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极具多元立体的展示价值。
郭伟民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发现土司时期遗址,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墓志铭等,都将成为游客的游览内容。
他介绍,湖南永顺老司城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土司制度是西南地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永顺老司城遗址城市分布明确,城市功能齐全,充分反映了永顺土司的历史图景,是研究土司制度、复原土司社会内部结构和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例案。
柴焕波说,老司城遗址因为地处偏僻,所以在长久的岁月洗礼中才能得以保存,这里的生态脆弱,下一步将同时进行发掘清理、采集信息与遗迹保护,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保护措施。日后老司城遗址对公众开放之时,游客看到的将是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湖南老司城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