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官坤 酉水船工号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
|
作者:彭秀莲 信息来源:团结网

“唱的好,情绪很对!……”张官坤对其儿子张发云2011年1月20日在湖南卫视《百姓春晚》上的表现很是满意。时隔一个月,父子俩仍然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
“做梦都想不到我们可以到湖南卫视《百姓春晚》上去唱酉水船工号子……”老张开心地回忆说。“去年10月底,湖南电视台负责《百姓春晚》的同志到我家采访,当时就填写了一张表格,没想到还真的看上我们这个原生态的酉水船工号子了。”
张官坤是2008年评定的酉水船工号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一提起酉水船工号子,保靖县迁陵镇酉水河畔78岁高龄的土家族老大爷张官坤便眉飞色舞,兴奋地滔滔不绝。他13岁过继给一姓张的船家,便过上了以船为家的水上生活,从此与酉水河相依为命。
酉水河是湘西的母亲河,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长期以来湘西与外界物质交流和文明传递的主要渠道。一艘艘依靠人力划桨撑篙拉纤的木船,承载着无以伦比的历史重任。船工们将湘西的桐油、五倍子、兽皮、药材等等珍贵的土特产源源运出去,再将下游口岸的洋油、盐巴、布匹、日杂百货源源运进来。酉水河上到处是滩到处是岩,水情非常复杂,不出海事,从保靖到常德,往返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漫长的行船日子里,船工们为齐心合力战胜自然的艰难,也为排除胸中的苦闷,调节自己的生活,百余年来共同努力,日积月累,逐渐创作了与水上劳作紧密相关的独特歌吟,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音乐质感的夹杂着吼喊的酉水船工号子。张官坤16岁已经学会行船,18岁便独挡一面跑运输,穿行于酉水河上,编织一个个春秋冬夏。跟着老一辈的船工们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了险滩、深潭,张官坤在难以数计的浪花飞溅的滩头,在与汹涌的湍流搏斗中,在欵乃的桨声里,将酉水船工号子中的桨号子、橹号子、纤号子、篙号子等等,深深渗进了自己的血脉。半个世纪的航运事业让他与酉水船工号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在船上唱船工号子的种种情形,老张双眼熠熠生辉,热情喷发。他仍能一字不差地唱完“三硇九峒十八碛,七十二岩到石堤”,还能唱劝世文“唱骨牌”等民歌调。2002年他曾经与鲍盛桐等合力整理了《酉水号子》,为党的十六大献礼。2008年张官坤被评为酉水船工号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酉水船工号子是酉水航运史最鲜活的文本。因为酉水河上几座电站拦河筑坝,如今,酉水河谷里酉水船工号子已不复唱响。眼看着老船工的一一逝去,张官坤忧心忡忡:“光我一个人会唱有什么用?等我死了,这个酉水船工号子不是绝了……”。于是,他认真对待每一次来访者的询问,尽可能讲诉自己知道的一切,尽可能完整地演唱酉水船工号子,在情绪上、动作上、唱词上极尽真实地反映。曹怀锋、张明松、贾顺国等等上门拜师的人越来越多了,张官坤不厌其烦。在老张的指点下,曹怀锋2009年获得了州级酉水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张明松在各种对外交流的舞台上,把酉水船工号子演唱的淋漓尽致,成为每场晚会的亮点。张君林、黄青松在张官坤家采风后编创的两首歌曲《我是酉水人》、《我就爱上酉水河》分别获第二届全州“五个一工程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但是,老张仍然心结未解,他说:“如果我的三儿子能回来唱这个号子,那就更好了,因为他从小在船上生活,长大后也搞过船,对船上的东西都清楚……”他下定决心把在外打工的三儿子劝回来了。2010年8月,老张的三儿子张发云不负父望,放弃了月薪2000多元的工作,回到了家中,一心一意加入了酉水船工号子的传承队伍,走上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张发云不仅完成《酉水船工号子》文字初步整理,真实、完整的记录了原生态的酉水船工号子,而且还自费2000多元,花了近1个月时间,连续20次为77岁的父亲张官坤录音、录像,真实完整地记录了酉水船工号子省级传承人张官坤的唱词和唱腔,同时录制了张老的民间小调、酉水渔鼓、土家山歌等,制作成时长90分钟的酉水船歌光碟,为保护和传承酉水船工号子这一原生态的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发云也有幸和曹怀锋、张明松等人登上了湖南卫视今年元月20日直播的《百姓春晚》,倾情演唱了《酉水船工号子》。
“原来都是唱一遍就过去了,没有留下音像资料。现在好了,你们什么时候都可以听到我唱酉水船工号子了。你们也学会唱了,好!好!”78岁的张官坤老人脸上笑开了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