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红波 杨柳 信息来源:黔江网
酉阳摆手舞实录了湘、鄂、渝、黔边界地区的土家先民在渔猎、农耕时期的生产生活习俗,史诗般地表现了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刀耕火种和饮食起居的全过程,动作有摹仿栽秧、薅草、单摆、双摆、抖虼蚤、撵野猪、叫花子烤火、螃蟹上树、岩鹰展翅、“状元踢死府台官”等20多种,队列有环形摆、双圆摆、双铜钱、插花摆、一条龙、螺丝旋顶、绕山涉水等30多种,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和地域特色,其源头可上溯到古代的巴渝舞。酉阳摆手舞融歌、舞、乐于一体,汇聚了丰富的民歌、民谣和民间传说,是土家人延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编创的大型土家族乐舞《摆手祭》,在“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获特别奖;酉阳土家摆手舞健身操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奖;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同志来酉阳考察时,亲笔题词:“酉阳,土家摆手舞之乡”;2002年,中国文化部正式授予酉阳县 “中国民间艺术(摆手舞)之乡”称号。
酉阳民歌是武陵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与苗、汉、土家文化融合衍变的产物,现挖掘到的大约有1700多首,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号子,已发现的优秀代表有《黑水号子》、《楠木号子》和《井岗号子》。此外还有山歌,盘歌,儿歌,祭祀歌,叙事歌等众多歌类,特别是山歌,旋律优美,即兴发挥,张口就来,如遇对手,此落彼起,竞日不休。代表曲目有《不要愁来不要焦》、《太阳去了坡背凉》、《木叶情歌》、《这边岭来那边梁》等。
|